球场上空回荡着刺耳的哨声,比分牌定格在15-25,中国男排小伙子们耷拉着脑袋走下场地。
这场U21世锦赛四分之一决赛,他们被老对手伊朗队揍得找不着北,三局比赛加起来才拿了52分,拦网数据更是惨不忍睹——3比17,这哪是打排球,简直是给对面送温暖。
看台上有个老球迷气得直拍大腿:"这球传得跟我家楼下广场舞大妈似的,东一榔头西一棒槌!"这话虽然损了点,可说得在理。二传手于垚辰整场比赛就跟丢了魂似的,传球不是太高就是太低,到位率勉强四成。有次关键分他手一抖,直接把球送到了伊朗队员手里,对方扣球时中国队的拦网队员还在原地转圈圈呢。赛后更衣室里,于垚辰把毛巾捂在脸上,肩膀一抽一抽的,队友们都不敢过去搭话。
要说这场球输得憋屈,那真不是没道理。第一局明明咬得挺紧,20平的时候眼看要翻盘,结果连续三个失误直接把胜利拱手相让。场边教练海宁急得直挠头,那表情活像看见自家熊孩子把期末考试卷子当擦屁股纸用了。转播镜头扫过替补席,几个队员眼神都是直的,估计心里都在打鼓:这球还怎么打?
数据不会骗人。进攻得分26比36,拦网3比17,自失送分19次,这哪项拿出来都够喝一壶的。主攻手们扣球成功率还不到四成,副攻在网前就跟摆设似的。最要命的是二传和攻手之间的配合,那叫一个驴唇不对马嘴。有次反击机会多好啊,结果于垚辰传了个"冲天炮",攻手跳起来连球毛都没摸着,场边伊朗队员都乐出声了。
说起这个二传问题,那可真是老生常谈。从里约周期到现在,中国男排就跟中了邪似的,死活培养不出个靠谱的二传。于垚辰和王鹤斌这俩活宝,一个像没睡醒,一个像喝多了,传球不是往网上撞就是往界外飞。再看看人家伊朗队的二传,那手法叫一个细腻,快攻背飞打得行云流水,把中国队防线耍得团团转。
场边技术统计员老李直摇头:"这哪是打比赛,简直是大人打小孩。"他干了二十年技术统计,见过不少惨案,可像今天这么一边倒的还真不多见。第三局有个球特别典型,伊朗队二传假装要传快攻,结果手腕一抖来了个二次球,中国队五个大活人齐刷刷跳起来拦网,落地才发现球早就轻轻巧巧落在空当里了。
输球不可怕,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。这批U21的小伙子们在国内联赛也算是一把好手,怎么一到国际赛场就蔫了?有人说训练方法落后,有人说比赛经验不足,要老球迷说啊,根子上还是选材出了问题。现在基层教练选苗子,光盯着身高臂展,把灵活性和球商都扔脑后了。这么选出来的二传,可不就跟提线木偶似的,光有架子没灵气。
更让人揪心的是,这批队员的心理素质实在堪忧。第一局关键分手抖,第二局开局就崩,第三局直接放弃治疗。场边心理教练急得直搓手,可暂停时说的话明显没进队员耳朵。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,第二局间歇时摄像机拍到伊朗队员有说有笑,中国队员这边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,这士气对比也太鲜明了。
要说亮点也不是完全没有。接应李海算是全队唯一能拿得出手的,砍下14分实属不易。可排球是集体项目啊,光靠一个人抡胳膊哪够?其他攻手就跟约好了似的集体哑火,有个球特别离谱,面对空网都能扣出界,气得教练直接把战术板摔了。
接下来的排位赛要对阵法国队,照今天这状态,怕是又要被按在地上摩擦。欧洲球队可比伊朗队还难缠,人家那进攻速度跟高铁似的,咱们这二传水平怕是连车尾灯都看不见。场边几个资深记者已经开始摇头叹气,有个老记者嘟囔:"这要是在我们那会儿,教练早让队员跑圈跑到吐了。"
其实输给伊朗也不算太丢人,人家毕竟是亚洲霸主,世界排名常年前十。可问题是中国男排这些年的进步速度,跟蜗牛爬似的。每次大赛前都说要突破,结果不是一轮游就是被吊打。这次U21世锦赛本来被寄予厚望,结果又栽在老二传问题上,真是应了那句老话——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着。
更衣室里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。队员们机械地收拾着装备,谁都不愿意先开口。教练组在隔壁开小会,隐约能听见拍桌子的声音。走廊上伊朗队员的欢笑声飘进来,显得格外刺耳。有个小队员突然红了眼眶,赶紧用毛巾捂住脸,旁边老队员拍拍他肩膀,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。
这场惨败就像一面照妖镜,把中国男排的老毛病照得清清楚楚。二传不稳,拦网不硬,进攻不狠,防守不韧,这些陈年老账不是换个教练就能解决的。有位退役多年的老国手看完比赛直叹气:"我们那会儿虽然也输球,可至少敢打敢拼,现在这些孩子怎么连血性都没了?"
球馆外下起了小雨,球迷们三三两两地往外走。有个带着孩子来看球的老爸边走边叹气:"早知道带儿子去吃火锅了,这球看得真闹心。"小朋友倒是很乐观:"爸爸别难过,等我长大了当二传,肯定比他们强!"周围几个球迷都被逗乐了,可笑着笑着又沉默了——等这孩子长大,中国男排真能好起来吗?
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乐和正能量传达出去,没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导哈,如果有侵权情况就联系我们。
网络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